关于元宇宙的话题,部分人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果,尤其是在新闻圈和资本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不求有益,但求新颖”,于是各种荒诞的观点见诸报端。
按语
关于元宇宙的话题,部分人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果,尤其是在新闻圈和资本圈,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 , 不求有益,但求新颖 ,于是各种荒诞的观点见诸报端。 元宇宙 定义,受各自组织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影响,同时也受其教育背景、知识层次、工作经历的影响而多样化。对于元宇宙,如果连基本概念的定义都不能达成共识,学术交流和传播亦无从谈起,其研究也变成了无本之木。 我们知道,不少人在尝试 元宇宙+旅游 ,但是,如果连元宇宙术语定义都拎不清,那可就成了宇宙级笑话了。
牧青行摄/鄱阳湖垂钓
引 言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良好市场表现,让元宇宙成为资本圈的宠儿[1]。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公司正式宣布更名为Meta,推动元宇宙成为全球热点。关于元宇宙的话题,部分人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果,尤其是在新闻圈和资本圈,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 [2],他们思考其语言是否符合科学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不求有益,但求新颖 ,于是各种荒诞的观点见诸报端。 元宇宙 定义,受各自组织不同利益、不同立场的影响,同时也受其教育背景、知识层次、工作经历的影响而多样化。术语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必须精确地代表一个科学概念。人们只有对术语概念有正确、统一的认识,才能进行有效地交流。对于元宇宙,如果连基本概念的定义都不能达成共识,学术交流和传播亦无从谈起,其研究也变成了无本之木[3]。为了确定 元宇宙 的适当定义和概念边界,笔者与国内140余位元宇宙有关的专家从2021年底就开始了相关研究。2022年7月初,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 全国科技名词委 )开始组织专家起草 元宇宙 的术语定义,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相关领域的19位专家为 元宇宙 及其8个相关核心术语起草定义。2022年9月13日,全国科技名词委邀请李德仁院士、庄松林院士等26位专家,审定了 元宇宙 化身 数字人 等核心术语的定义,形成了目前的对外征求意见稿[4]。本文梳理了 元宇宙 这一术语的定义历程,针对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关于 元宇宙 定义的征求意见稿,分析了 元宇宙 定义的主要分歧,并对 元宇宙 定义进行了深入思考,期待为元宇宙及相关术语的研究提供思路。
01
元宇宙 定义的发展与审定
自从科幻小说《雪崩》[5]首次提出Metaverse开始,对 元宇宙 的定义就没有停止过。2022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6]中,就列举了多个常见的 元宇宙 定义。
《雪崩》描述的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在看来这个定义确实问题蛮多。首先 平行 不是特别好理解。普通人理解两条直线或两个事物平行,会认为它们不会有交集,而现在大部分专家认为元宇宙应该跟现实世界有交互,能够赋能实体经济。 虚拟世界 的含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跟异性聊天就是 虚拟恋爱 。现在,我们每天都跟互联网打交道,互联网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再认为互联网只是虚拟世界。
2021年12月23日,中纪委在其官方网站发表文章《深度关注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7],也给出如下关于 元宇宙 的定义:
通常说来,元宇宙是基于互联网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这是中央部委第一次就元宇宙发表声音。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对元宇宙这个新兴科技事物的态度,但至少向社会表明中央部委已经关注到元宇宙了。
2020年12月,腾讯文化出品了年度特刊《三观》。马化腾撰写了前言,其中提出了 全真互联网 的概念[8]:
现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从实时通信到音视频等一系列基础技术已经准备好,计算能力快速提升,推动信息接触、人机交互的模式发生更丰富的变化。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意味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实体和电子方式的融合。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不过比较可惜,马化腾并没有给出 全真互联网 的定义。多位腾讯内部人士也坦言无法给出其明确定义。
2021年,Meta的扎克伯格为 元宇宙 提出了如下定义[9]:
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后继,是 具身互联网 。在其中,用户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图片、视频,而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马化腾的 全真互联网 和扎克伯格的 具身互联网 ,都从已经被大众所熟知的互联网出发,将 互联网 作为元宇宙定义的 属 。一个从技术的临场体验出发,一个从媒体的具身传播出发,二者对元宇宙的理解非常相似。
2021年底,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展出了钱学森关于 虚拟现实 的信件手稿。在手稿中,钱学森建议将科技新事物Virtual Reality翻译为 灵境 [10]。元宇宙出圈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借用 灵境 二字为元宇宙这一概念定名的呼声。但从钱学森对 灵境 技术的畅想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 灵境 与元宇宙的概念内涵并不一致。
2021年12月29日,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发布了元宇宙的第一个团体标准《元宇宙术语与传播规范》[11]。该文给出了如下 元宇宙 定义:
元宇宙是指经由人体感知与人机交互设备(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设备、眼镜、手机、脑机接口或其它人体感知、人际交互设备),使用户通过专属数字身份互联,在其中实现社交、工作、娱乐、生产、消费等活动,并实现与现实社会交互、映射和影响的数字虚拟空间和虚实融合社区,具备永续时空、虚实共生、沉浸交互、开放生态等特点。
这应该是2021年对 元宇宙 所做出的最为全面、科学、完备的定义,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第一,这个定义用了许多比 元宇宙 这一术语本身还要复杂的术语来解释元宇宙,如专属数字身份、虚实融合、虚实共生、永续时空等;第二,部分语句不通顺、容易产生歧义,如 使用户通过专属数字身份互联 应该是 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相连 和 每个用户都有专属的数字身份 的融合歧义。根据上下文来猜测, 在其中 的 其 ,应该是指 数字虚拟空间和虚实融合社区 ,但是 在其中实现社交、工作、娱乐、生产、消费等活动 中, 其 未定义。
腾讯新闻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在《2021 2022元宇宙报告》中也提出了 元宇宙 的如下定义[9]:
元宇宙并不是特指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而是指一种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3D空间、生态和环境。
当然,这个定义的前面一句话并不是对元宇宙进行的术语学定义。所以,该定义可以理解为元宇宙是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3D空间、生态和环境。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把元宇宙等同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生成的空间,缩小了元宇宙的内涵。
为方便大家对 元宇宙 的理解,《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也使用互联网作为 属 ,给出了 元宇宙 的如下非正式定义[6]:
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是具有沉浸式体验的互联网,是我们目前能够想象到的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只是互联网有了更沉浸式的体验之后,就有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数字身份、元宇宙经济、元宇宙社会治理、元宇宙伦理与道德等。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对 元宇宙 的定义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理解元宇宙,但是该定义明显不够精确,不够符合术语定义要求。马修 鲍尔(Matthew Ball)对 元宇宙 的理解与《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类似,也是将 元宇宙 定义为下一代互联网[12-13]。
摩根士丹利[14]、花旗银行[15]、Meta[16]等机构给出的 元宇宙 的定义与《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类似,如花旗银行的定义如下:
The Metaverse may b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Internet. It would combine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worlds in an immersive manner.
德勤咨询从 Meta(元)+ Verse(宇宙) 的本义出发去定义和设想元宇宙的未来,即元宇宙是 虚实融合的世界 ,包含4层含义:模拟现实的虚拟世界,创新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包括现实世界,虚实融合超越现实[17]。
2022年7月初,全国科技名词委启动 元宇宙 及核心术语的审定工作,并决定优先审定 元宇宙 化身 数字人 非同质化通证 等9个核心术语。其中, 元宇宙 的定义提案如下: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并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数字世界,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它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使用虚拟人为人类进入元宇宙提供入口,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把现实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世界的经济体系,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高效地生成内容。
2022年9月13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 元宇宙及核心术语概念研讨会 ,经过4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 元宇宙 的如下定义,形成了对外征求意见稿:
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02
元宇宙 的定义解读
通过比较 元宇宙 的定义提案和审定结果,可以发现最大的差异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描述。从术语学角度来看,核心技术属于特征或性质,既没有描述 属 ,也没有描述 种差 。从技术演化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技术发展不好预测,未来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也可能变化。把核心技术加入元宇宙的定义,容易导致定义没有延续性。
2.1 为什么强调人类
从术语学角度来说,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术语的定义中都没有强调人类,这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进行术语规范时采用的一贯原则。例如,全国科技名词委对 计算机 的定义如下:
采用电子器件和电路,配以相关设备和软件而组成的自动解算装置。除特别指明是模拟计算机外,电子计算机一般均特指电子数字计算机[18]。
再比如,全国科技名词委对 互联网 的定义如下:
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而不论采用何种协议与技术的网络[19]。
换言之,大部分科技术语的定义,其默认主体就是人(定义中更多表述为 人类 )。许多专家对 元宇宙 定义中强调 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 表示不解。也有人戏谑地问: 难道还有动物来构建元宇宙?或者上帝来构建元宇宙?
未来是否真的只有人类(严格地说应该叫生物人)来构建元宇宙存在不确定性。毫无疑问,人类可以构建虚拟世界。但是元宇宙里的数字人也可能拥有一定的智能,也可能构建虚拟世界。未来可能还会出现高度智慧的实体机器人,也许他们也能构建虚拟世界。为了区分人类(生物人)构建的虚拟世界和非人类(数字人、机器人)构建的虚拟世界,全国科技名词委把 元宇宙 限定为人类构建的虚拟世界。如果未来非人类可以构建虚拟世界,那么到时候可以把这类虚拟世界定义为 二重元宇宙 或 二次元宇宙 。
2.2 为什么强调数字技术
元宇宙 的定义中强调 运用数字技术构建 ,更是引起许多人的不解。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甘华鸣研究员也表示了不认可,他表示: 有没有不是 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 虚拟世界?如果没有,那么, 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 就是多余的,应该删除。 [20]
那到底有没有不是 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 虚拟世界呢?或者说有没有其他技术手段也能构建虚拟世界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西游记》中,天宫是现实世界没有的,地狱也没有谁见过,瑶池也是想象出来的,三十三重天也是虚无缥缈的 这些都是吴承恩用文字描述的虚拟世界。《洛神赋图》是根据诗歌《洛神赋》描述的虚拟世界,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另一个虚拟世界。《阿凡达》是用电影描述的潘多拉星球的虚拟世界。人类的大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象,这些想象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构建出来,如壁画、小说、诗歌、绘画、照片、电影等。当然,这些都不是科技意义上的元宇宙。所以许多人论述的 元宇宙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 的观点,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定义。
2.3 怎么理解由现实世界映射
由现实世界映射 在本项定义中指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数字孪生是指把现实世界的事物映射到虚拟世界,其目标是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越相似越好,最好完全相同。
有不少专家建议使用 映射现实世界 ,而不是 由现实世界映射 。例如中纪委的文章将元宇宙定义为 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7]。从语言节奏上讲, 映射现实世界 和 超越现实世界 并列,语言更美。从数学上讲,映射的定义如下:
对于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a,B中总有唯一的元素b与它对应,则称f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 B。
在数学上,人们更习惯描述为 从A到B的映射 ,一般不描述为 B映射A 。 从A到B的映射 ,更能清楚地表达映射的主体是人; B映射A 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以为映射的主体是B。当然,这只是数学上的习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默认主体就是人。
2.4 怎么理解超越现实世界
超越现实世界 这句话好理解,但是却不是很学术化。对技术比较熟悉的读者可能很容易联想到数字原生(digital native)。数字原生是在虚拟世界里直接产生的内容,在现实世界没有对应物。因此,现实世界到元宇宙的映射关系并不是满射。一般来说,元宇宙的数字原生可以定义如下:
令非空集合R表示现实世界,非空集合M表示虚拟世界。f为从R到M的映射。 ,则N称为M的数字原生。
元宇宙也不需要完全遵守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例如,在现实世界,一个人一顿饭也许只能吃两个馒头。在元宇宙里,一个人一顿饭却可以吃200个馒头。在现实世界,山只能坐落在大地上,水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流。在电影《阿凡达》中,漂亮的山可以悬在半空的,水可以从下往上流,不受重力的作用。这就是元宇宙的 超越现实世界 。
2.5 怎么理解与现实世界交互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1]。在讨论数字经济的时候,大家最关注数字技术怎样赋能实体经济。元宇宙的到来,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元宇宙经济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升级,那么元宇宙怎样赋能实体经济,元宇宙怎样与现实世界交互,实现虚实共生、以虚补实,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技术实现方式很多。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手段。在电影《失控玩家》中,男主角带上眼镜,看到的既有现实世界,也有虚拟的广告牌,这就是增强现实。在虚拟世界里给数字人设计一套漂亮的晚礼服,在现实世界可以根据3D模型制作出来。
2.6 或 和 可
元宇宙 的定义采用了相对 缓和 的方式, 由现实世界映射 和 超越现实世界 之间用 或 相连,以表明:不管是数字孪生的虚拟世界,还是数字原生的虚拟世界,都可以认定为元宇宙。同时, 元宇宙 的定义中, 与现实世界交互 前面加了一个 可 字。 可 一般有两层含义:其一表示能力,元宇宙有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其二表示可能性,元宇宙可能与现实世界交互,也可能不与现实世界交互。
2.7 怎么理解 虚拟世界
不同行业对 虚拟世界 有不同的理解。百度百科对 虚拟世界 的定义如下[22]:
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人类的意识潜能开发、或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联系、人们通过虚拟头盔和营养舱以意识的形式进入、类似于地球或宇宙的世界。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中,将 虚拟世界 定义如下[18]:
由互联网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虚拟形象(化身)栖息其中,并可以与其他虚拟形象展开互动、交往,通常是通过二维或是三维图形体现。
这些定义都将 虚拟世界 限定为计算机模拟的互联网空间。站在非计算机的角度理解,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都可以称为虚拟世界,只是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体验有差异。古人的壁画,也在描述虚拟世界,只是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李白的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就是用诗歌表现的虚拟世界;《西游记》的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就是用小说表现的虚拟世界。
03
元宇宙 定义的主要分歧
从以上对于 元宇宙 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于 元宇宙 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归为:元宇宙定义的 属 到底应该是什么?元宇宙跟现实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元宇宙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3.1 元宇宙必须要与现实世界有关系吗
这是最大的分歧。《雪崩》中描述的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许多专家(尤其是区块链公链的支持者)倾向于认为:《雪崩》的定义才是真正的元宇宙。元宇宙到底要不要从现实世界映射,要不要与现实世界交互?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答案。元宇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怎么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互联网确实与现实世界没有太多联系。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都把互联网经济称为虚拟经济。直到2012年 互联网+ 的概念提出,人们逐步意识到互联网不仅是一个虚拟世界,也可以对现实世界产生许多影响,给实体经济赋能。从社会的降本增效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来看,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赋能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经过 互联网+ 的洗礼和产业互联网近10年的发展,人们普遍认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作用。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人们也期待元宇宙不仅用于消费娱乐,更应该赋能实体产业。鉴于此,全国科技名词委给出的 元宇宙 定义中,强调了元宇宙 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 。
3.2 元宇宙是物质还是意识
元宇宙到底属于物质还是属于意识?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武汉大学蔡恒进教授建议将 元宇宙 定义为:
元宇宙就可以对应为物质世界之上的意识世界,是人类意识世界的延伸,代表了人类意识世界的外化、对象化,是一种在近地空间上进化出来的 超级大脑 ,是人类世的超级智能。这个超级智能在数字世界建构时空秩序,除了自娱自乐,更是要统摄周围的物理世界。[23]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此定义中认为 元宇宙就是意识世界 。
大部分计算机科学家高中时期就树立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计算机科学家大部分会认为看不见的电流、磁场、重力场、知识、文化等都是物质的,更会坚定不移地认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电视、电影、书籍等是物质的,而且大多计算机科学家也会坚定不移地认为元宇宙是物质的。
卡尔 波普尔在1972年出版的《客观的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24]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三个世界 划分理论,将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人工世界作为并列存在的主体。三个世界是统一、连贯的。物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外在世界;心理世界则是指人类的内心和思想的状态和过程,是主观的;人工世界则是人工创造的知识和思想成果,它是主观的产物,但却是客观存在。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个人的主观世界区别出来,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知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仅存在发明家的头脑中。人工世界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自己的生命, 而一旦理论存在着,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产生以前不能预见到的推论,它们产生新的问题 。《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6]也认为:
元宇宙是人类心理世界的反映,同时又是一个不同于物理世界的新的客观存在。元宇宙与物理世界之间不仅有虚实共生、IoT数据集成的关系,还需要通过人类心理世界作为桥梁才能互相作用。
3.3 到底什么是世界
施一公院士做了许多关于宇宙、意识、时间、空间的科普演讲,他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人们看到的世界都是意识的,根本不是物质的;除了物质,还有暗物质[25]。
华东政法大学的臧志彭教授反对用 虚拟世界 作为 元宇宙 定义的 属 ,他建议使用 数字新时空 或 虚拟新时空 , 虚拟时空 不是特别好理解,而且 元宇宙 可能也不仅是时间和空间;另外, 新 字不符合术语定名的规则。因此,全国科技名词委没有采纳臧教授的建议。
许多专家建议将 3D互联网 作为 元宇宙 定义的 属 ,也没有得到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认可。 元宇宙 不仅是空间概念,还应该包含时间维度;不仅是视觉概念,还应该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平衡感、移动感等维度。最终全国科技名词委采用了 虚拟世界 作为元宇宙的 属 。
04
元宇宙 定义的进一步思考
元宇宙 定义的起草和审定,也引发了专家们的进一步思考。目前进行 元宇宙 定义,应该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也为元宇宙领域的其他术语定义提供参考。
4.1 区分科技、科学、科幻和神话
全国科技名词委对 元宇宙 的定义整体来看是比较保守的。当某个特征的苗头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尚不清晰时,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定义时,一般均不予以采纳。遵照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的规定,名词定义要贯彻科学性原则,并反映本质特征,因此需要严格区分科技、科学、科幻和神话。这四者可以使用如下简单但不精确的区分方法。
对于神话来说,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实现的内容一般可认为是神话。例如《西游记》《封神榜》里面的很多法术,如腾云驾雾、火眼金睛、千里眼、顺风耳等,人类用了400~500年才陆续实现。这些都属神话的范畴。可能需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实现的内容一般可称为科幻。例如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01年拍摄发行的电影《人工智能》,里面提到的很多技术、场景可能还需要几十年到上百年才能渐次实现。《雪崩》《流浪地球》《黑客帝国》《阿凡达》等作品都属于科幻的范畴。在50年内有可能实现的,一般可称为科学。在10年内有可能实现的,一般可称为科技。
为了保障元宇宙的赛道不要出现太多泡沫,在对 元宇宙 定义的时候,全国科技名词委更多地站在 科技 的范畴。这次公布的 元宇宙 定义的对外征求意见稿,10年内是可以实现,或可以看到实现的苗头。
4.2 不排斥未来的更新,并保留一定想象空间
在给 元宇宙 定义的时候,专家们都考虑到技术的迭代可能会带来定义的更新,同时也为定义保留一定想象空间。所有专家(尤其是区块链专家)都隐约感觉到 元宇宙 会颠覆现有的社会关系,诞生 新型社会关系 。去中心化已引起大众的关注,比特币让人嗅到了未来货币的味道,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让人感觉到未来的资产大多是数字资产,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简称DAO)也来势汹汹。
但是没有人能够清晰描述这种 新型社会关系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去中心化的前景,DAO在国内也罕有成功案例。十年之内,很难判断 元宇宙 是否能够带来社会体系的急剧变革。如果将这些不明确的内容纳入正式的术语定义中,将不符合科学精神,也不符合术语学的要求。因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去掉了 具有新型社会体系 作为元宇宙定义的 种差 。
当然,这种 种差 是很容易更新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如果元宇宙的 新型社会体系 的苗头出现,或者有人能够清晰论述元宇宙如何影响社会关系,到时将对 元宇宙 定义进行更新。
4.3 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关于 元宇宙 ,人们有太多的观点和期待,甚至太多天马行空的臆想,包括一些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数字经济。《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也多次提到 元宇宙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高级阶段 的观点,这更让业界认为 元宇宙是推动经济关系变革的虚拟世界 的论断。
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区块链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数字资产、数字交易提供了实现手段,这都与经济息息相关。在元宇宙时代,数据都将实时上传并永久保存,它们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生产资料。这更让人坚信:元宇宙会带来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但是,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元宇宙对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尚不明确,如何推动未来经济关系变革也不明朗。从保守的态度出发,现在把 推动经济关系变革 加入 元宇宙 的定义时机尚未成熟。
一部分文献论述了元宇宙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也有文献认为元宇宙将引领数字文明重新定义人类第四阶段文明[26]。元宇宙将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笔者尚不明确元宇宙是否可以成为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并列的社会形态。因此 元宇宙 定义的对外征求意见稿没有提及 人类文明 。
4.4 元宇宙 定义的困境
元宇宙 定义的对外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反馈了意见和建议,可以看出多位专家对目前版本的 元宇宙 定义并不十分满意。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专家也认为目前的定义还有许多缺陷。
对外征求意见稿强调了元宇宙的主体是人,强调了元宇宙的构建方式是运用数字技术,强调了元宇宙的三种构建方式: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也强调了元宇宙的 属 为虚拟世界。但是,目前的定义没有强调元宇宙与其他虚拟世界的本质区别。沉浸式体验或许是元宇宙的本质特征。离开沉浸式体验,似乎元宇宙的一切探讨都没有意义。沉浸式体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元宇宙:大变革前夜》将元宇宙定义为 沉浸式体验的程度 [27],即沉浸式体验也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怎样算有沉浸式体验,怎样算没有沉浸式体验,怎么计算沉浸式体验的程度,怎么把沉浸式体验加入 元宇宙 的定义 目前尚无答案。
目前相对保守的 元宇宙 定义似乎很 严谨 ,但也会让该定义放弃了一些本应该拥有的 种差 ,反而产生更多 不严谨 。例如,几乎所有专家都认同区块链技术是元宇宙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基于 严谨 考量, 元宇宙 定义的对外征求意见稿没有涉及经济,也就看不出元宇宙与区块链的关系,让该定义反而不那么严谨。
甘华鸣研究员[20]批评道: 在词语上,该释义中的 超越 一词在元宇宙/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中是什么意思? 假如没有本文的解读, 超越 一词的含义确实需要读者去揣摩和猜测。相信随着人们对元宇宙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元宇宙领域各术语的定义工作也会趋于完善。
05
结语
目前 元宇宙 定义的对外征求意见稿问题颇多,因此也不排除未来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定义。不管大家对元宇宙的理解有多大差异,但都认为元宇宙是未来的方向:元宇宙是数字经济迭代升级的必然趋势,是高科技突破 卡脖子 的关键举措,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的新增长极,是新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能力。